养老专业毕业, 我的工作内容和体验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HOPE学堂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护理员, 同学, 老人, 长者, 专业
涉及行业:服务业
涉及职业:青年学生/职校/实习生
地点: 广东省
相关议题:无
- 养老专业毕业生普遍从事护理员等一线岗位,部分已晋升基层管理,但工作内容多为基础照护,存在腰部劳损等职业健康风险。
- 工作中常遇到沟通不畅、不被理解、家属不信任等情绪压力,团队支持和同事间的互助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
- 护理员需克服处理排泄物、性别差异带来的羞耻感,以及面对老人离世后的自我怀疑和家属质疑等心理挑战。
- 年轻护理员对晋升、工作环境有更高要求,离职率较高,且与年长同事在工作方式和沟通上存在代沟。
- 工资水平较低,难以负担未来养老院费用,且护理员与长者配比不足,导致对自身未来养老保障缺乏信心。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网图:广州日报:《养老服务师:让亲情不被疲惫压垮》
在访谈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自己选择养老专业是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如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希望自己能够学养老相关专业,等家里的老人需要养老照护的时候,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可以派上用场。也有同学是父母帮忙选择了这个专业,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使命,一方面可以给家里的老人提供照护,另一方面也发现养老行业很有潜力,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深耕。
当然,也有同学自主选择了养老专业是因为不想读医学类,或者计算机这样的热门专业,于是另辟蹊径选择了养老专业。这样的选择也是基于ta们在网络上查找了相关信息之后,看到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觉得很新鲜,于是就选择了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的康养专业。
在我们的访谈对象中,有五位同学从西南一所公益性质的职校毕业,由于专业一样,所以工作选择也相似,都在中高端养老院做护理员,这些同学中大部分都已经做到基层管理岗。另外两位同学从东部沿海城市大专院校的智慧养老专业毕业,因为ta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护理和社会工作两部分,所以这两位同学的工作选择也比较多样。Ta们既在社区养老中心工作过,也通过项目的方式参与到适老化改造,养老产品销售等工作中。
无论是在养老院还是在社区养老中心,大家在和长者的互动过程中,以及当自己的工作被长者和家属认可的时候,觉得很有成就感。同学们提到比较多的是刚入住的长辈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在自己的护理下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因为日常工作中和老人建立了联结,无论是老人还是家属记住自己的喜好,还是节假日准备一些小礼物,都给大家带来暖心的感觉。在工作过程中,因为长者之前的工作经验,在照料者走上管理岗位的时候,Ta们会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同学们在管理岗位上更好的成长。也因为受访的同学都是20出头的年纪,所以大家和长者的关系如爷孙一般,长者对于同学们在日常做事中也更加包容。
同时,当自己的沟通表达,活动策划等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大家也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长。这一点在从事老年人照护的同学身上体现最明显。大家认为做护理的工作,吃喝拉撒只是最基础的照料,如何与老人沟通交流,让老人心情愉悦也是护理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正是在和长辈沟通的过程中,因为每个长辈的自理程度不同,脾气性格不同,同学们在工作中总结出来一套和老人沟通的方法,这些方法让ta们很有成就感。比如"调皮有度",有时候可以跟老人开玩笑,但是也要察言观色,注意分寸。在和长辈沟通的过程中,友善、耐心、同理心是大家提到最多的词汇,这些能力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长辈的沟通技巧,同时也促进了关系的建立。
网图:新华网:《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崛起“青春力量”》
虽然受访的大部分同学工作内容都是护理,但是由于护理的老人自理程度不同,具体的护理手法与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不尽相同。比如,自理程度比较高的长辈,在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既不限制长者自身的活动的需求,同时保障ta们的安全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面对自理能力比较差的长辈,护理员的介入就多一些,包括协助进食,帮助翻身,以及帮助老人在床和轮椅之间转换等,这些日常护理流程给同学们带来的是腰部的劳损。照护失智老人则是另一重挑战,失智长者有时候会突然情绪激动,以为护理员会伤害ta们,就会通过抓咬等方式保护自己,这时候安抚老人的情绪就变得很重要。参与访谈的同学们也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给老人一些小零食转移注意力,就可以很好的安抚ta们。
我们在访谈中也跟同学们聊了工作中感到心累的时刻。因为在日常照护的工作中,同学们也会遇到和长辈沟通不畅、不被老人理解、不被家属信任、家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等情况,这时候大家能做的往往只有先放下自己的情绪,首先照顾长辈和家属的情绪,私下里再和“上班搭子”吐槽,探讨应对方式。因此,团队伙伴之间的支持关系和团队氛围也是同学们选择留在养老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养老三大关,屎尿、性别、生死关”,这是一位同学在提到工作中比较有挑战的部分时所言。我们也发现在和其他同学访谈的过程中,工作挑战你的确主要围绕着屎尿、性别和生死展开。因为同学们在家里都是被照顾的角色,当自己承担起照顾者的角色时,需要为长者处理排泄物的时候也需要先过心理关。另外就是在遇到异性长者的时候,性别差异带来的羞耻感也是需要克服的。同时,有些老人会出现生理性的性异常行为,比如在照顾长者的时候会遇到性骚扰的情况,但是这样的情况需要判断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行为。并且照护者在保证老人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并及时请其他同事协助。
“老小孩,哄着来”,这也是同学们在照护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但是照顾小孩和老人的区别是,前者逐渐走向独立,但后者却是一个行为和认知退行的过程,因此照护者不得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老人的离世。一方面,在照护过程中与老人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得离别更加令人伤感,有时护理员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照顾得还不够周到细致。另一方面,家属也会怀疑照护过程是否出了问题。自我怀疑和来自家属的怀疑会让护理员陷入自责情绪。
在访谈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养老院工作的同学们都不用上夜班,夜班都安排了年长的叔叔阿姨。同样做照护的工作,因为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都不一样,这些年轻的刚刚进入工作的同学们和叔叔阿姨们之间是有代沟的。而且叔叔阿姨工作起来往往更能吃苦耐劳,有住的地方就行,但是年轻人对于晋升,机构氛围和工作环境都有要求,因此,年轻的养老护理员们的离职率相对较高。
前面提到护理员的工作中除了日常照护之外,也会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但是这部分工作并不是护理员的主要职责,而是养老社工更关注的内容,因此社工经常会开展一些活动来满足长者的心理需求。除了开展活动之外,因为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会承接一些政府项目,因此前期的走访、长者情况的评估、行政、后勤等工作也都有社工完成。但是这些项目是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所以社工的角色就更加灵活。
网图
和受访者聊到校园经历的时候,大家普遍觉得学校学习的内容还是比较理论化的,即使实操课上有一些实践,但是真正进入工作场所的时候,因为长者的自理程度,身形等差异,还是有一些需要重新学习的部分。社工也是这样,在学校练习怎么开展活动的过程很顺利,因为自己的同学都很配合,但进入社区后,开展活动的场地、参与活动的老人数量、老人的听力状况等都会影响活动的开展和老人的参与度。但幸运的是,无论是护理员还是社工,大家在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带教老师支持自己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
同学们也提到在校期间,有行业经验的老师分享养老行业的现状,或者去养老机构参观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因为这些都帮助自己了解行业真实情况,在择业的时候能有心理准备。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同学们也提到在学校里锻炼到的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策划组织的能力对自己进入工作场合帮助最大。
当问到同学们对于职校生这个身份的看法时,同学们普遍的态度都是工作后发现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但是大家都选择了学历提升,因为学历对于未来更好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
访谈结束,我们都会问受访者,是否未来会在自己工作的机构养老,很多人都持否定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工作,看到一些行业现状,比如护理员对长者的配比不足,所以不觉得自己未来住进养老机构会获得充分的照护。另外,同学们也观察到养老院比较封闭,生活节奏已经被安排好了,所以还是希望未来养老能和三五好友住在一起,抱团养老比较自由。还有同学希望未来能够回归田园,和土地生活在一起。除了生活节奏以及可以提供的照料之外,养老院的价格也让大家望而却步,同学们认为自己的工资并不足以负担未来在养老院的花销。
致谢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非常感谢所有参与访谈的同学,你们的真诚分享让我们可以窥见养老行业的真实状况。也很感谢帮忙联系和介绍这些同学的老师们,你们的鼎力支持让这次访谈得以成行。
文 | 大陆
访谈 | SY、大陆、行予
编 | 行予
排 | 徐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