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一顿饭的生活真相

发布日期: 2024-04-05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南风窗
主题分类: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灵活就业, 生活, 广州, 成本, 棠下, 社区
涉及行业:服务业, 住宿/餐饮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广东省

相关议题:人口移动/流动, 就业, 工作时间, 工资报酬, 灵活就业/零工经济/平台劳动

  • 在广州棠下社区,许多外地来广州打工的人,依靠着每月三千元左右的最低生活成本勉强维持生活,其中包括一千元左右的房租和十元左右一顿饭的开销。
  • 打零工的劳动者,如清理和搬运材料的体力活,日薪可达270元,但需要工作十个小时;女性工人在皮革厂剪线头的工作,日薪160元,需工作12小时。
  • 个体户小经营者和临时工的工作时间往往长达十几个小时,他们面临着全部的经营风险或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
  • 许多底层劳动者由于没有雇佣单位,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面临较大的生活和健康风险。
  • 由于经济形态的多元和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高流动性劳动力,承担着不确定性,对他们的保障和生存空间成为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董可馨

清晨六点的广州棠下社区,已经动起来了。这里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城中村,间隔狭窄的握手楼里塞满来广州生活居住的外地人,这里也是河南人聚集之地,胡辣汤、豆腐脑、韭菜盒子、炸馍,随处可见的小吃店,能够慰藉老乡的肚皮。

广州棠下社区的小吃摊

每一个早晨,如果置身这里,会看到满满当当的出租车停在街边,成群结队的保洁阿姨排起队准备上大巴,河南小吃店门口小桌边,围坐者一碗汤一筐馍地吃下早餐,打工人行色匆匆地穿过楼间小道,如此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个身无长技、只身闯荡的外地人,要在一座一线城市打拼并生存下来,基准线水平的生活是什么样?这些城中村就是答案。一千元左右的房租,十元左右的一餐饭,加上水电、交通、通讯、基本生活用品,如果不生病,没有社交,不娱乐,一个月最低的生活成本需要三千元。

一个月能挣多少呢?如果是在此处开餐饮的个体户小经营者,一个月可以到手四五千元,只是很难有休息时间,一两个月休一天是常态。如果是打零工,在广州白云区长虹南天广场这样的集结点,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日结270元的工作,做清理和搬运材料之类的体力活,一天十个小时,更一般的,220元。重体力活是男人做的,如果女工,可以找到皮革厂里160元一天的剪线头工作,一天需要做12个小时,中间有一餐饭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做这种临工,一个月干够30天不休息,不被扣钱,能挣到三千至八千元。如果是送外卖,一个月勤快点能有七八千。

广州棠下社区的出租车

如果本钱再多一点,去开网约车,现在的行情不如前几年好了,在广州,一天要跑够十二三个小时,能达到500元的流水,但也要刨去租车的价格、充电费或油费、车辆折旧费等基础成本,不过长期开车费腰,吃饭停车也是难事,这是另外要考虑的。

如此算下来,正常情况下,每个月的收入减去生存成本,是能略有盈余的,但也是勉强维系,考虑到很多人不只养活自己,还要养家,如果生病了、有变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平衡很快就会被打破。

这些具象化了“零工经济”“灵活就业”“自雇者”“打工人”等流行概念的劳动者,是我们国家里数目庞大的一群人,也被称为是大型城市经济活力的体现,他们选择留下来,至少说明,在外比在老家机会多、挣得更多。

广州棠下社区的网约车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以来,灵活就业人员有两亿,这个数字至今依然如此,只多不少。按全国总工会2023年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数据,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农民工2.93亿人。另外,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有1.24亿户,他们支撑起了三亿就业。

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打零工者,个体户小经营者,农民工,这些人加起来,构成了目前市场经济中的不可忽视的劳动主力,在全国8.6亿16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占据大半。没有他们,经济运转不可想象,城市人的吃穿住行、正常生活,也不可想象。

而除了灵活,一时很难找到他们身上更贴切的共同点。灵活的工作关系,灵活的社会保障,灵活的劳动收入。只是,他们的劳动时间不灵活,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也不灵活。

如果是个体户小经营者,他们要自己承担全部的经营风险,起早贪黑,基本上被绑在了小店里。如果没有雇佣单位,没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的临工,他们的工作时长也往往长达十几个小时,他们已经开始放弃回报率越来越低的工厂工作。

若是外卖员、快递员,他们则是平台效率优化中的数字,成为媒体和学者口中“困在系统里”的人。

《梦的背后》剧照

但对底层劳动者来说,生活就是谋生存,大部分的时间由工作填满,停下来,就没有进账,生活就无以为继。

并且,许多底层劳动者的生活还有很大一部分隐形成本。由于没有雇佣单位,他们中的很多人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更无钱购买保险,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差。对有雇佣单位的人来说许多不必花的钱,对于他们都不是免费的。而本地人生来就有的户口,他们也需要拼命数年去获取,以得到孩子在本地就读便宜的公立学校的资格,以及其他在新城市扎根的凭证。

印度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法国学者埃斯特·迪弗洛曾花费15年时间,深入18个国家进行研究,最后写成《贫穷的本质》一书,他们看到,许多无法摆脱和挣扎出贫困境地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和品质与富人有多大的差距,而是因为他们的生存境况、现实处境将他们变成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

即,只能将大部分的钱用来购买维持生活所需的基本食物而无法进行对未来的投资,由于无法享受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食物而导致的健康状况恶化因此工作时间减少,生活成本高昂、信息闭塞而让他们更倾向于省钱,但是长期的省钱习惯让人变得目光短浅而自控力差。

《路过未来》剧照

为什么自控力差呢?因为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每一次省钱的行为都要他们付出精力和意志力去做出忍耐,他们的生活充满大量的忍耐,忍耐每一个疲惫之后想刷视频的时刻,每一次想给自己加几道肉菜的时刻。经历了大量与自己博弈的艰难之后,久而久之,人总会花光自己的力气,败下阵来成为必然。而对于富人来说,生活物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对价格不那么敏感,因而不用每天与生存欲望进行搏斗,付出忍耐。

对于贫穷的人来说,由于他可承受的风险,可承担的失败太有限了,所以他所身处的世界布满诱惑的陷阱,一掉下去,再起身将非常困难。结果就是,少的人愈来愈少,多的人愈来愈多。

不过事情没有这么悲观,他们发现了帮助人们脱困脱贫的一些方法,要给人希望,给人安全,帮助他们像富人那样能够借来明天的钱。而在市场环境中,风险也总是与希望并存。还有那么多的人走了出来。只是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如今所处的境况究竟如何。

制造业的自动化,经济形态的多元,服务业比重变大是如今经济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固定在土地或工厂里,而成为全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动、政策调整的结果,他们用自己的高流动性承担着市场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在其中逐利、受挫。

如今在正在被自动化重塑的物流行业,事情正在明显地起变化。一件货物,从集装箱的装载、运送、分拣、派送,效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短,所需要的人力,也越来越少。

《大江大河2》剧照

在接受一个社会的流动化、临工化越来越常态之后,对劳动者的保障,如何提供他们以更多的安全感,更大的生存空间,将是社会需要思考的。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黄晓星对南风窗说:我们的基层生态,正呈现出流动性、高分化、原子化的特点,摒弃“非正规经济”而开始强调“灵活就业”的概念,是开始正视这一庞大的群体的一种讯号,希望逐渐建立一些配套制度,引导和管理他们在相对健全的保障体系中健康地工作。譬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和公租房制度,可不可以向他们开放?从前我们一直在说“强国家、弱社会”,希望往后社会力量能够继续发展,逐步建构起“强国家、强社会”的状态。

这是南风窗新一期所探讨的内容。欢迎订阅,走进我们的民间。

欢迎购买南风窗2024年第7期《民间的韧性》👇

点击图片 即刻购买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杂志第七期

-END-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