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迎来降薪潮、不达标转岗保安?将如何影响学生培养?

发布日期: 2024-03-28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新东方教育
主题分类:劳动者处境, 劳动事件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分析或评论
关键词:教师, 转岗, 保安, 大学, 高校, 考核, 学术
涉及行业:教育, 服务业
涉及职业: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者
地点: 山西省

相关议题:工资报酬

  • 高校教师面临降薪压力,月薪3800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科研和教学难以专心进行。
  • 教师考核制度严苛,细化到科研、教学等多个方面,导致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 大学教师工资构成复杂,包括基本工资、院系津贴、年终奖和科研奖励等,但总体收入并不高,满意度低。
  • 教师面临“非升即走”的职业发展压力,导致职业稳定性差,生活和工作压力大。
  • 教师需自筹科研经费,工作量大但收入不稳定,形成了一种学术民工的现象。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高校教师的处境不仅关乎他们自身,更关乎学生的培养、关乎大学教育本身。背后是急需改善的急功的评估体系,以及进而导致的近利的大学教育。

——方老师说

#

你的好友方老师拍了拍你

并请你文末帮点下“在看”

近日,“大学教师降薪”话题引发热议。

很多高校老师自曝迎来降薪潮,月薪3800,根本不够养家糊口,更别提专心研究和教学。

学术圈外的人们不解,顶着知识精英光环、手捧高校“铁饭碗”、身处“象牙塔”的高校老师,怎么沦为学术民工了呢?

与此同时,一张《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的文件截图也引发热议。

该办法除了规定“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校的最低服务期为8年”之外;

还有“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已达副教授任职条件因指标原因未晋升除外),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

图片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

据悉,这是2021年6月17日发布的文件,只是近日又引发热议,太原师范学院对媒体称该文件已经作废。

对此,有网友感慨:“博士转后勤保卫,敢情现在博士的尽头是保安?”

“保安述职,年底X篇SCI,保卫处成第二个科技处”……

事实上,非升即转岗、非升即走等大学教师面临的现象并不是个案:

“上海交大医学博士当中学保健员”“核物理专业博士应聘城管”“名校博士做中小学教师”等现象层出不穷。

图片来源: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截图

“大学教师待遇低、压力大”,“博士的尽头是保安”,大学教师究竟面临怎样的处境?这背后我们的高等教育存在哪些待改善的地方?这一问题,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培养、影响我们的大学教育的?

1

学术考核“严苛化”、事务繁忙

大学教师无暇做科研、教学生?

高校教师,在外人眼中是一份令人艳羡的职业,体面且稳定。但身处其中的老师们,却常常感到生存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尤其是考核压力,十分细化,比如相较于教学,更加细致也更加复杂的科研成果考核。某985高校的科研业绩考核共考察6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科研发展、科研服务。

每一项之下,又分为若干小项目,并根据各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分别“明码标价”。

考核细,科研、教学压力大之下,老师们面临的其他事务也不少。

他们自嘲为“填表教师”、“报销教师”和“开会教师”,无奈表示:“现在什么都提倡年轻化......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图片来源:2013年《文汇报》有关“青椒”调查报道的版面

小兵,一位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博士,以应届生的身份踏入了某高校的门槛,却立刻被一纸六年“非升即走”的合同压得喘不过气来。

从入职的那一刻起,他便背负着学院和学校的双重考核重压。除了合同中明确规定的聘期任务和要求,他还要应对层出不穷的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以及教学考核。

小兵苦笑说:“现在这工作没什么意思,整天就是填表考核,体现不出自由思考的学术精神。”

为了应对考核,他不得不频繁调整工作进度,牺牲了大量原本用于深入学术研究的“自由时间”。

他疲于奔命地“挤时间、省时间、赶时间”,总是感觉“时不我待”。他坦言:“都没时间搞科研写东西了,到现在都没怎么写论文。”

图片来源:小红书@狸博士毕业求职版

直到有一天,看到同事小赵的离职,小兵也开始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产生了动摇。他说:“感觉入职后整天很忙,但又感觉没什么成果,留下来买房成家也很难,所以想想还是走吧。”

高校教师也是人,顶着再亮的学术光环,他们也要面临柴米油盐、婚姻恋爱、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这些得不到妥善解决,自然也难以安心教学和科研。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但在现实中,大学教师由于学术考核压力大,往往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

网友@Perfidia分享自己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祛魅过程:

“你以为的大学老师:有钱有闲,每天水课,开开心心,学生听话尊重老师。

现实中的大学老师:工资几千,每周20节课,每周磨课,每天和学生斗志斗勇,感觉被压榨。”

图片来源:小红书@Perfidia

而且关于假期,社会上对于大学老师的一种常见看法就是,每年有接近三个月左右的寒暑假;

实际上,很多人不得不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包括阅读文献、撰写论文、进行实验或数据分析等;

一些学术团体也会将重要的学术年会安排在假期,通过学术研讨活动与其他同行交流研究成果;

以及尽管在假期期间可能没有正式的授课任务,但老师们也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教学准备、更新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等;

此外,一些教学技能提升和专业培训,国家科研项目的申报准备,也多需要占用假期。

而这些,仅是对大学教师假期生活状态的中性描述。落到真实生活中,只会更挤占所谓的日常生活。

而大学教师所承担的压力,无疑会部分转移到学生身上。

比如在学术KPI考核制度的推动下,实验室、研究所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随着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自然增加。于是,不仅研究生给导师打下手,甚至本科生都要进实验室。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教师的学术压力不仅关乎他们自己,更关乎每个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的个体,关乎高等教育系统本身。

2

考核要求多了,到手钱却少了

难以养家糊口,还得自筹经费

如开头所说,大学教师薪资低其实不是近日的热点,是近几年老师们一直的呼声。研究论文《薪酬满意度提升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路径探析》在2020年的调查中发现:

一半以上高校教师实际月实发工资的绝对水平不足1万元,约1/3的高校教师期望基本工资占比低于实际基本工资占比,教师工资水平满意度和工资增长满意度均较低。

当下,大学教师的工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学校统一发放的工资,来自国家财政拨款;院系津贴,按月发放,主要取决于工作量,包括课时量和其他行政工作;年终奖;科研奖励,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的奖励,相当于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一年干到头,到底能有多少收入入账,“算工分”后才能知晓。每一项工作都可能成为“绩效考核”的靶子,让大学老师们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不得停歇。

2023年底,一位广东985的高校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倾诉:“(学校)继上次晋升制度改革,又要开始降薪了,绩效有多种扣罚方式,每月薪水也要降,工作量要求继续指数级上涨至200多个学时。”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这份工作日益让人看不到希望了。”

图片来源:青塔

“考核要求增加了,到手的钱却少了”,不少高校老师感同身受。

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第三届二次教代会上,有代表提出:“青年教师每月发放四五千元工资,难以养家糊口。”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而且,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坦言:“我们经常讲的科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各单位自己定的,我国并没有统一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的叫计工分、有的叫业绩点,根据工分给你算出来三六九等,把你的工资收入也同三六九等挂钩了。”

在这样的体系下,一旦考核未达标,如课时不足,教师的绩效就可能受损,甚至面临倒欠的情况。大学教师一年到头究竟能有多少收入,往往要等到“算工分”后才能揭晓。

图片来源:青塔

更为严峻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维持运转,不得不自筹经费,承接更多的横向课题,进行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大学教师苦不堪言:“现在的评价体系,要求青年教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进可教学、退能科研,反手还能拿项目。”

一位北京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感慨:“说是搞科研的,其实工资自筹。啥活都做,啥项目都接,非常累。”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而大学教师面临的这一困境,放眼全世界,都是一个普遍现象。

《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一书中分享,“多达70%的美国教授在课程之间疲于奔命,福利微薄,几乎没什么保障,而且工资极低”,新科博士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讲课机器”,“非升即走是常态,长聘教职则遥不可及”。

在一些竞争尤为激烈的名校中,这种现象更是被放大。许多人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凌晨四五点便起床赶往实验室。对于那些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来说,他们更是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在这场生存竞赛中奋力挣扎。

这背后当然有时代的原因,目前大学教授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恰好获聘于博士稀缺的年代。在过去,大学的发展速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专业覆盖面上,都超过了合格师资的供应速度。

现在,供求关系虽然发生变化,但当知识精英变成学术民工,当最高学历的人却成为最不稳定的劳动力;

大学校园成了计件工厂,教授们成了计件工人;

高等教育也成了消费品,大学教育也离初心越来越远。

3

背后关乎的

是整个大学教育

大学教师所处的困境,影响的不只是大学老师自身,更是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体系、社会等等环境中,每一个和高等教育休戚相关的人。

研究生因学术视角的局限而苦不堪言,不仅没有在集思广益的氛围中接受思想上的熏陶与挑战,还不得不为教授自己的课题项目打下手。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大卫·拉巴里的论述所说:“每个人都可以踏进这扇门,但经历却各不相同,他们也因此获得截然不同的社会利益。从这点上说,普通人通过教育向前迈步的概率很大,但步子迈得很远的概率却很小。”

但好在,尽管压力重重,仍有许多教师如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袁长庚一般,坚持着教书育人的纯净初心,以真诚而有力量的生命姿态,给学生带来智性的冲击、灵性的触动。

袁教授曾言:“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是道德绑架,但不念PPT,认真地设计课程结构,选取课程材料,好好改作业答问题,不是什么难事儿。”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不过,仅凭教师的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的,是考核制度、是体系问题需要改善。

好在,提升高校发展的可持续水准与高校教师的待遇,政府正持续出台利好政策。

像今年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在会上提到,2024年,在注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方面,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为大学教师“减负”、“增薪”,让他们投入到真正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去。

没有人希望看到大学老师成为学术民工,大学生们成为学术打工人,看到急功的考核评估体系导致近利的大学教育;

我们都期待听到那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亦或接受高等教育,终归是值得的。”

参考资料:

[1]青塔-大学教师,降薪了

[2]学术志-“博士满五年未升副教授,需转岗后勤、保卫三年”引热议!校方回应

[3]返朴-“博士的尽头是保安”,这羞辱了谁?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比“博士转后勤保卫”更荒唐的, 是学术考核的“神童化”

[5]青年志-袁长庚:大学老师,仍应相信一门课的力量

[6]青塔-大学教师,领计件工资

[7]澎湃新闻评论-11年前老“青椒”再谈“大学老师累趴在假期”

[8]中国青年研究-“学术民工”还是“知识精英”:高校青年教师劳动过程的多维审视

[9]新京报评论-减机构、减干部,高校“瘦身”教师“减负”

[10]中国青年研究-“非升即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反思

[11]南方周末-“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应正视“博士供过于求”现实

老师默

学生也泪啊

每日互动

你觉得大学老师的工作“香”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高校新增24种专业!而他已从北大退学,换专业重启人生……

00后儿子被全网夸“一看就被教育得很好”,为人父母可如伊能静?

多所高校复试线公布!选错专业多走弯路,选错导师穷途末路?

编辑 删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