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费让环卫系统举步维艰

发布日期: 2025-03-21
来源网站:mp.weixin.qq.com
作者:零废无界
主题分类:劳动事件
内容类型: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
关键词:环卫工, 应收账款, 被拖欠工资, 垃圾焚烧, 政府, 环卫工人, 系统
涉及行业:服务业, 居民服务/修理/物业服务
涉及职业:蓝领受雇者
地点:

相关议题:拖欠工资, 工资报酬

  • 环卫工人因长期被拖欠工资,生活陷入困境,部分人不得不通过借贷维持基本生活。
  • 欠薪问题导致环卫工人集体停工抗议,影响城市垃圾清运服务,造成“垃圾围城”现象。
  • 环卫服务企业因政府拖欠款项,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工人工资。
  • 部分环卫工人被拖欠工资数月甚至长达一年,致使家庭生计陷入困境。
  • 环卫系统欠费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卫工人的生计,也暴露了基层治理的脆弱性。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这是《零废无界》的第14篇原创

放眼全国,“欠费问题”让整个环卫系统深陷泥潭。

据深溪咨询(和君咨询生态环保事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227家A股及港股环保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高达3496亿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突破了100%,来到了114%,所有的营收几乎全部成为了应收账款。

在环卫领域,长期拖欠问题不仅令企业资金链断裂,更直接冲击了基层公共服务与弱势群体生计。本文试图从环卫服务企业、垃圾焚烧企业两个角度,梳理当前欠费问题的现状、后果及其引发的社会冲突,并探讨构建可持续治理体系的紧迫性。

环卫服务企业工人被欠薪与公共服务断裂的双重困境

诸多证据显示,环卫服务企业的欠费问题正在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危机。

2024年12月,芜湖生态对山东四市环卫系统调研发现,当地多数环卫工作由企业外包,而企业因长期未收到政府拨付的环卫款项,资金链与现金流严重断裂,不得不延迟支付工人工资。面对工人的讨薪,企业负责人只能以“账上没钱”、“政府没给钱”来勉强应付和回应。

例如,环卫服务企业新安洁的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01亿元,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由2021年底的4000多万骤降至亏损5301.11万元,同比下降228.40%,其中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和巨额应收账款(达5亿元)成为主要的罪魁祸首1。

表1 2024年环卫服务企业营收账款情况

数据来源:2024年10月环卫在线网

这种欠费不仅削弱了企业的运营能力,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垃圾清运服务的中断,再次引发“垃圾围城”效应的出现。2024年,“环卫科技网”的多篇报道指出,东莞、广东等地因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而出现环卫工停工、垃圾堆积的现象。与此同时,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也不断涌现相关画面:

2024年11月,辽宁省鞍山海城市腾鳌镇的市民发视频显示当地环卫工因被拖欠工资引发停工,街头垃圾箱堆满垃圾,塑料袋、纸屑等杂物,随风乱飞。

12月,有广西南宁的网友发布视频称,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部分环卫工人因欠薪集体停工,导致街面垃圾成堆,影响市容。

欠费直接冲击环卫企业现金流,而环卫工人作为环卫系统人数最多的群体首当其冲。例如,陕西西安临潼区 300 余名环卫工人被拖欠工资长达 5个月,部分工人不得不靠借贷维持生活,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2。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无法维护设备和合理调配人手,垃圾清运效率急剧下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许多地区的环卫工人被拖欠工资数月甚至长达一年,致使部分家庭陷入生计困境。

垃圾焚烧企业欠费:巨额应收账款引发行业危机

在环卫系统中,垃圾焚烧企业巨额应收账款问题更为严峻。财报上的“天文数字”正凸显着企业因此而陷入的巨大财务困境,其背后关乎企业生存与环境治理的双重命题。

财务数据下暴露的严峻现状。据“环卫科技网”统计,2022年38家环卫板块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达到836.31亿元。其中,57.9%的企业(22家)应收账款超过10亿元;76.3%的企业(29家)的应收账款呈上升趋势。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来说,垃圾处理费占项目总收入30%-40%的比例,这意味着企业的大部分营收资金冻结,经营难以为继。

政府补贴拖欠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链危机。2022年,芜湖生态发起的一份匿名调查显示,来自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江西等5个省份的11家垃圾焚烧厂累计被拖欠国家电价补贴共3亿4081万元,以及省级电价补贴7501万元和垃圾处理费6177.45万元。

此外,根据“清气团固废展望”统计,2023年各企业年报数据显示,在18家上市公司中,企业的应收账款占当年总营收比例极高,其中光大绿保的应收账款对比总营收高达105.9%,头部企业光大环境更是被拖欠超过80亿元。部分地方政府将环保项目支付顺位后移,形成了 “先用后付” 的隐性规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回款压力,使得运营举步维艰。

行业风险正逐步扩散,宏观冲击下行业生存难上加难。2025年3月2日,华夏时报报道,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牵头会员企业共同起草的《关于保障生物质发电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显示,全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包括垃圾焚烧、农林生物质发电及沼气发电)的补贴缺口估算达400亿至500亿元3。而国补拨付滞后(账期长达4-5年)与地方政府拖欠并存,2024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飙升至3496亿元,融资信用评级因此下调,整体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图片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经营压力下,容易导致环卫企业开始不断压缩成本,甚至停滞运行。部分垃圾焚烧厂甚至暂停垃圾接收。早在2011年,广西来宾市的一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就以“停机检修”为由停产20余天,并拒收生活垃圾,令当地环卫部门措手不及。调查显示,该厂仅运营两年半就因发电补贴延迟和难以收到欠款偿还建设成本而累计亏损2956万余元,其中银行贷款利息2236.9万元。这不仅引发周边地区 “垃圾围城”4,更因资金短缺使企业无力投入技术升级,最终形成“欠费—技术停滞—环境风险加剧”的恶性循环。

欠费引发的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法律纠纷与政府公信力危机

环卫系统的欠费问题已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难题,而是逐步演变为社会治理挑战,影响公共秩序、法律体系乃至政府公信力。2025年全国两会上,关于解决企业被拖欠应收账款的呼声再次响起,国务院已部署“加快推进清理企业账款工作”专项行动,试图化解这一积累已久的欠款危机。然而,现实中欠费问题仍在持续恶化,并引发系列的社会冲突。

讨薪事件频繁发生,环卫工人集体为生存进行抗争。多地环卫工因长期被拖欠工资而被迫集体维权,甚至采取极端方式表达诉求。例如,河南荥阳的环卫工因7个月未领到工资,聚集在政府门前抗议5;西安某区环卫工因欠薪堵塞道路,导致交通瘫痪。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更暴露出基层治理的脆弱性:在制度保障缺失的情况下,环卫工人只有通过群体性行动施压,才能换取欠薪的解决。

法律诉讼升级,政企纠纷开始公开显现和角力。部分环卫企业因长期收不到政府支付的服务费,被迫诉诸法律途径维权。案件金额从数百万到数亿元不等,地方政府产生信用危机。例如,某上市企业因应收账款问题累计涉诉金额超 60 亿元,冻结资金超1.6 亿元;万德斯环保公司曾起诉某市城管局追讨服务费6。

环卫系统被欠费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严峻考验,即公共服务体系开始陷入某种被动应对的局面。许多地方政府在媒体曝光或群体性事件爆发后才紧急解决欠薪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自身的公信力。例如,西安某街道拖欠环卫工 4 个月工资,在舆论介入后仅在 3 天内便紧急补发。这种“被动补救”模式,暴露出背后债务管理的混乱状况,也让公众对政府的履约能力产生质疑。欠费问题不仅影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信任,也削弱了社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信心。当政府无法按时支付公共服务费用,环卫行业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最终受害的仍是一个个普通公众。

欠费问题还催生了 “政府—企业—员工” 的利益链断裂,破窗效应开始显现。欠费形成了某种典型的主体间利益链断裂的模式,即政府拖欠企业服务费,企业无力支付员工工资,员工被迫停工或维权,最终损害的是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稳定。更值得警惕的是,欠费问题可能引发 “破窗效应”,导致更多企业退出环卫市场,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例如,部分环卫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主动退出政府采购项目,导致一些城市垃圾清运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展望:构建可持续治理体系,破解欠费困局

环卫系统的欠费危机,归根结底是公共治理体系与市场化机制衔接失效的集中体现。在政府财政压力、企业现金流紧张、环卫工人工资拖欠等多重困境交织下,环卫行业正面临系统性风险。要真正破解这一困局,不仅需要短期的清欠行动,更需要从制度层面推进改革,建立可持续的环卫服务体系。对此,我们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强化中央—地方协同,确保环卫资金“专款专用”。近年来,国家层面已加大清理欠款的力度,中央专项清欠行动与地方化债方案正在同步推进。然而,要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确保环卫服务资金独立、透明,避免财政挪用、支付顺位后移等现象。建立“专款专用”机制,确保环卫服务企业按时获得应付款项,避免陷入恶性循环,是政府必须迈出的关键一步。

优化环卫服务市场化模式,提高资金支付稳定性。当前的市场化模式让环卫企业承担了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财政风险。探索更合理的政府采购机制,如按绩效付费、分阶段拨款等模式,提高支付的稳定性,减少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才能让环卫行业真正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应增强信用约束,确保政企合同履约,提高政府支付的可预测性,避免企业因长期欠款陷入经营困境。

保障环卫工人(所有环卫系统从业者)权益,让城市文明建立在公平劳动基础之上。当城市的干净整洁建立在环卫工人被欠薪的现实之上,当生态文明的转型受困于垃圾焚烧厂的坏账危机,这场欠费风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账目,成为检验社会公平正义和治理现代化成色的一场考验。要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确保环卫工人的工资按时支付,让最基础的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障。

环卫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乎14亿人的环境权益与基层治理效能。政府、企业与社会需要携手推进改革,让环卫系统告别欠费顽疾,迈向良性循环。唯有从短期补救转向长效治理,从财政救急转向制度优化,才能真正破解欠费困局,让城市治理更加稳定、可持续。

参考资料

1. 2023年6月4日,环卫科技网《营收6亿,应收账款超5亿,这家环卫上市企业为何亏损?》

2. 2024年12月31日,生态中国网《多地环卫工因被拖欠工资引发停工》

3. 2025年3月2日,华夏时报《垃圾焚烧行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建议加大补贴清欠力度|两会声音》

4. 2011年3月21日,广西新闻网《来宾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停产 追踪原因令人深思》

5. 2025年1月10日,今日头条《河南环卫工欠薪7个月,政府回复让人心寒,聚集政府门口要工资》

6. 2025年2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仍有1169万元款项未支付 万德斯向法院申请对城管局强制执行》

编辑 删除 返回